资源简介
《甘肃某低品位钒钛磁铁矿工艺矿物学研究》是一篇关于我国西部地区某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论文。该论文通过对矿区矿石的矿物组成、结构特征以及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该矿石的选矿工艺设计和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该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甘肃某地区的低品位钒钛磁铁矿,这类矿石通常含有较低的铁含量,同时伴生有钒、钛等有用元素。由于其品位较低,传统选矿方法难以实现高效回收,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矿物学特性,以优化选矿流程。
在矿物组成方面,论文指出该矿石主要由磁铁矿、钛铁矿、辉石、角闪石等矿物组成。其中,磁铁矿是主要的铁矿物,而钛铁矿则是钛的主要来源。此外,矿石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硅酸盐矿物和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的存在对选矿过程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矿石结构方面,论文分析了矿石的粒度分布、矿物嵌布特征以及矿石的裂隙发育情况。研究表明,磁铁矿与钛铁矿常呈细粒共生或包裹关系,这使得在选矿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破碎和磨矿工艺,以提高有用矿物的单体解离度。
在物理化学性质方面,论文研究了矿石的密度、磁性、可浮性等特性。磁铁矿具有较强的磁性,适合采用磁选方法进行回收。然而,由于矿石中含有较多的脉石矿物,磁选效果受到一定限制。此外,钛铁矿的可浮性较差,因此在浮选过程中需要添加合适的捕收剂和调整剂,以提高其回收率。
论文还探讨了该矿石的选矿试验结果。通过实验室小试和半工业试验,研究者发现采用阶段磨矿、磁选-浮选联合流程可以有效提高铁、钒、钛的综合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条件下,铁精矿品位可达50%以上,同时钒和钛的回收率也达到较高水平。
此外,论文还对矿石的冶炼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矿石在高温熔炼过程中能够较好地释放出铁、钒、钛等元素,有利于后续的冶金处理。然而,由于矿石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元素,如硫、磷等,需要在冶炼过程中采取相应的脱杂措施。
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为类似矿石的选矿工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通过优化选矿流程,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最后,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相关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综上所述,《甘肃某低品位钒钛磁铁矿工艺矿物学研究》是一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通过对矿石的矿物学特性、结构特征及选矿性能的系统研究,论文为该矿石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支持,也为类似矿石的开发提供了参考范例。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