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永州老寨岭Cu、Sn矿床锡石LA-MC-ICP-MSU-Pb测年及其意义》是一篇关于中国南方地区重要金属矿床地质年代学研究的论文。该论文聚焦于湖南永州老寨岭地区的铜、锡矿床,通过锡石的LA-MC-ICP-MSU-Pb测年技术,对矿床的形成时代进行了精确测定,并探讨了其在区域成矿演化中的意义。
老寨岭位于湖南省南部,地处南岭成矿带的中段,是华南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之一。该地区以锡、铜等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而著称,长期以来吸引了众多地质学家的关注。然而,由于矿床成因复杂,成矿时代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对该地区矿床进行精确的年代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的是LA-MC-ICP-MS(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这是一种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同位素测年方法,特别适用于矿物颗粒内部微区的年代测定。通过对锡石样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人员获得了可靠的成矿年龄数据,为厘清该矿床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提供了关键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老寨岭地区的锡矿床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期间,这与南岭地区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不仅明确了该矿床的成矿时代,还为理解区域成矿作用的时间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研究还揭示了锡矿床的形成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侵入以及流体活动等。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老寨岭矿床在区域成矿体系中的地位。研究表明,该矿床的形成与周边其他锡矿床存在一定的时空关联性,暗示着南岭地区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成矿事件或成矿背景。这种认识对于进一步探索区域内的成矿规律、指导矿产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方法论方面,本文也展示了LA-MC-ICP-MS技术在矿床年代学研究中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单点测年方法,该技术能够提供更精细的空间分辨率和更高的数据准确性,使得对矿床内部不同阶段的成矿作用进行区分成为可能。这对于深入研究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成矿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湖南永州老寨岭Cu、Sn矿床锡石LA-MC-ICP-MSU-Pb测年及其意义》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它不仅为老寨岭矿床的成矿时代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也为南岭乃至华南地区的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有望进一步揭示该区域复杂的成矿过程及其在全球大陆构造演化中的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