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淮北许疃矿煤储层物性及瓦斯赋存特征评价》是一篇关于中国淮北矿区煤储层性质及瓦斯赋存规律的学术论文。该论文旨在通过对淮北许疃煤矿地质构造、煤岩特性以及瓦斯分布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瓦斯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文章的研究对象是淮北矿区的许疃煤矿,该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复杂的地质条件。
在论文中,作者首先对研究区的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地层分布、构造特征以及煤层赋存情况。淮北矿区位于华北板块南部,属于古生代沉积盆地的一部分,煤系地层主要为石炭—二叠纪,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且受构造运动影响明显。许疃煤矿位于淮北矿区的东部,其煤层埋深较大,构造复杂,瓦斯含量较高,因此成为研究的重点区域。
论文接着对煤储层物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煤储层物性主要包括煤的孔隙结构、渗透性、吸附能力以及煤的矿物组成等。作者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取样,获取了煤样的基本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煤的含水量以及煤的挥发分和灰分含量等。这些数据为后续分析煤储层的瓦斯赋存特征提供了基础。
在瓦斯赋存特征方面,论文探讨了煤层中的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瓦斯成分及其分布规律。研究发现,许疃煤矿的瓦斯含量普遍较高,且随着煤层深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此外,瓦斯压力在不同构造部位存在显著差异,断层带附近的瓦斯压力较高,这可能与构造应力场的变化有关。同时,瓦斯成分以甲烷为主,但含有一定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映了煤层气体的演化过程。
论文还分析了煤储层物性与瓦斯赋存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煤的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对瓦斯的运移和聚集具有重要影响。高孔隙度和高渗透性的煤层有利于瓦斯的储存和流动,而低孔隙度和低渗透性的煤层则可能导致瓦斯富集。此外,煤的吸附能力也是决定瓦斯含量的重要因素,吸附能力强的煤层能够存储更多的瓦斯。
在研究方法上,论文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煤岩显微分析、气体吸附实验、渗透率测定以及数值模拟等。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和可靠。例如,通过煤岩显微分析可以了解煤的微观结构特征,而气体吸附实验则能测定煤的吸附能力。渗透率测定则有助于评估煤层的渗流能力,从而判断瓦斯的运移潜力。
论文最后提出了针对许疃煤矿的瓦斯治理建议。根据研究结果,作者认为应加强瓦斯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特别是在高瓦斯区域和构造复杂地带。同时,建议采用先进的抽采技术和工程措施,提高瓦斯抽采效率,降低瓦斯事故风险。此外,论文还强调了开展煤储层动态监测的重要性,以实现对瓦斯赋存状态的实时掌握。
综上所述,《淮北许疃矿煤储层物性及瓦斯赋存特征评价》是一篇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学术论文。它不仅深化了对淮北矿区煤储层特性的认识,也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煤矿瓦斯治理提供了参考。通过系统研究煤储层物性和瓦斯赋存规律,该论文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科学支持,对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