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涪陵页岩气压裂试气工程技术实践与认识》是一篇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页岩气开发技术的重要论文,尤其聚焦于涪陵地区页岩气田的压裂试气工程实践。该论文由国内多位油气工程领域的专家共同撰写,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和技术数据的整理,为今后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涪陵页岩气田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是中国首个实现商业化开发的页岩气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页岩气储层具有低渗透、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传统的常规气井开发方式难以满足其开采需求,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压裂技术来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论文详细介绍了在涪陵页岩气田开展的压裂试气工程,包括施工方案设计、压裂液体系选择、支撑剂配置、压裂工艺优化等多个方面。
在压裂试气工程中,论文重点分析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压裂参数设置。例如,针对页岩气储层的脆性特征,研究团队采用了多级分段压裂技术,以增加裂缝网络的复杂性和导流能力。同时,论文还探讨了压裂液体系的选择问题,指出在涪陵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下,使用低伤害压裂液可以有效减少对储层的伤害,提高压裂效果。
此外,论文还对压裂试气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高压注水过程中,如何防止地层破裂压力异常波动是关键问题之一。研究团队通过调整注入速率和压力控制策略,成功实现了稳定压裂作业。同时,论文还强调了实时监测技术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精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才能确保压裂作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支撑剂的选择方面,论文指出,由于页岩气储层的特殊性质,传统的石英砂支撑剂可能无法满足长期支撑需求。因此,研究团队尝试使用高强度的陶粒支撑剂,以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陶粒支撑剂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有效维持裂缝的开放状态,从而提高气井的产能。
论文还对压裂试气后的生产动态进行了分析,展示了不同压裂方案对气井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多级分段压裂技术的气井,其初期产量显著高于传统压裂方式,且递减速度较慢,说明该技术能够有效延长气井的生产周期。同时,论文还提出了一套基于生产数据的压裂效果评价方法,为后续压裂方案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除了技术层面的分析,论文还从经济角度出发,评估了压裂试气工程的成本效益。研究表明,虽然页岩气压裂技术的投入较大,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应用,单位成本有望逐步下降。这为页岩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之,《涪陵页岩气压裂试气工程技术实践与认识》不仅总结了涪陵页岩气田的压裂试气经验,也为其他页岩气田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径和方法。论文内容详实、数据充分,对于推动中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