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口湾典型风暴潮数值模拟及极端高水位推算》是一篇关于海洋灾害研究的学术论文,主要探讨了海口湾地区在台风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发生的风暴潮现象,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极端高水位进行了推算。该论文对于理解海口湾地区的海洋环境变化、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了海口湾的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特征。海口湾位于中国海南省北部,是南海沿岸的重要海湾之一,其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得该区域容易受到台风和风暴潮的影响。海口湾的海岸线曲折,水深较浅,这些地理特征在风暴潮发生时容易加剧海水的侵袭程度,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
随后,论文详细描述了风暴潮的形成机制。风暴潮主要是由强风和气压变化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特别是在台风或热带气旋的影响下,风暴潮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会显著增加。论文指出,海口湾在夏季和秋季经常受到台风的侵袭,因此风暴潮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准确模拟海口湾的风暴潮过程,论文采用了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海洋模型,如ADCIRC(Adaptive Resolution Coastal Circulation Model)和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结合历史气象数据和海洋观测资料,构建了海口湾的三维水动力模型。通过设定不同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模拟了多种典型风暴潮事件的发生过程。
论文还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验证。通过对模拟得到的水位变化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人员评估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显示,数值模型能够较好地再现海口湾的风暴潮过程,尤其是在台风登陆前后,模型预测的水位变化与实际观测结果高度吻合。这表明该模型在海口湾地区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开展了极端高水位的推算工作。研究人员基于历史风暴潮数据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采用统计方法和概率分析,计算了不同重现期下的极端高水位值。例如,论文推算了50年一遇、100年一遇和500年一遇的极端高水位,并绘制了相应的水位分布图。这些结果为海口湾地区的防洪规划和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风暴潮对海口湾沿海地区的影响。研究指出,风暴潮不仅会导致海水倒灌、淹没低洼地区,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水质污染、基础设施损坏等。论文建议加强海口湾地区的防洪设施建设,提高预警系统的精度,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方案,以减少风暴潮带来的损失。
最后,论文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研究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海口湾地区的风暴潮风险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因此需要持续关注并改进数值模拟方法,提高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能力。同时,论文呼吁加强跨学科合作,将海洋学、气象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共同应对风暴潮带来的挑战。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