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急倾斜特厚煤层覆层残留煤柱动力失稳机理研究》是一篇聚焦于煤矿开采过程中,急倾斜特厚煤层中覆层残留煤柱动力失稳问题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中的关键难题,特别是深部、急倾斜和特厚煤层条件下的煤柱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揭示煤柱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动力失稳的机理,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论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煤柱稳定性的研究成果,指出传统方法在处理急倾斜特厚煤层时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在考虑覆层结构、应力分布及动力因素方面。作者认为,传统的静态分析方法难以准确反映煤柱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的动态响应,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论文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适用于急倾斜特厚煤层的三维力学模型,并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同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煤柱在不同开采阶段的应力变化、变形特征及破坏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这种多角度的研究方法使得论文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论文重点探讨了急倾斜特厚煤层中覆层残留煤柱的动力失稳机理。研究表明,煤柱的失稳不仅与初始应力状态有关,还受到开采扰动、地层结构、岩性差异以及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急倾斜条件下,煤柱受力更加不均匀,容易形成局部应力集中区,从而引发煤柱的突然破坏,甚至导致矿井灾害。
此外,论文还分析了煤柱失稳过程中能量释放的规律,指出煤柱内部的裂隙扩展和应力波传播是造成动力失稳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能量释放曲线的分析,作者提出了煤柱失稳的临界条件和预警指标,为煤矿安全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研究结论部分,论文总结了急倾斜特厚煤层中煤柱动力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优化开采顺序、合理布置煤柱尺寸、加强支护设计等,均能有效提高煤柱的稳定性,降低动力失稳的风险。同时,论文强调了实时监测技术在预防煤柱失稳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将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应用于煤矿生产实践中。
总体来看,《急倾斜特厚煤层覆层残留煤柱动力失稳机理研究》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的论文。它不仅深化了对煤柱动力失稳机理的理解,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从事煤矿工程、地质力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而言,这篇论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