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建设工程合同中“黑白合同”的法律适用研究》是一篇探讨建设工程领域中“黑白合同”现象及其法律适用问题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针对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中存在的“黑白合同”问题,从法律角度出发,分析其性质、成因及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法律适用建议。
“黑白合同”是指在建设工程合同签订过程中,当事人为了规避法律监管或获取不当利益,而签订两份内容不同的合同。其中一份是公开备案的合同(即“白合同”),另一份则是实际履行的合同(即“黑合同”)。这种现象在实践中较为普遍,尤其是在招投标过程中,部分企业通过签订“黑白合同”来操纵招标结果,损害公平竞争环境。
论文首先梳理了“黑白合同”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作者指出,“黑白合同”并非法律术语,而是实务中的一种俗称。它通常出现在合同订立阶段,尤其是涉及政府投资项目或大型建设工程时更为常见。论文强调,尽管“黑白合同”在形式上看似合法,但其实质往往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其次,论文深入分析了“黑白合同”产生的原因。作者认为,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我国建筑市场的不规范运作密切相关。一方面,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利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漏洞,通过签订“黑白合同”来降低成本、规避责任;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黑白合同”现象长期存在。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黑白合同”在法律上的效力认定问题。根据现行法律,如果“黑白合同”中的“黑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则应以“白合同”作为依据确定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证据收集困难、法律适用模糊等问题,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往往面临较大挑战。因此,论文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黑白合同”的认定标准和法律后果。
论文还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司法实践中对“黑白合同”的处理方式。通过对多起典型案件的梳理,作者发现,法院在审理“黑白合同”纠纷时,倾向于以“白合同”为准,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考虑“黑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这表明,司法实践在处理“黑白合同”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最后,论文提出了完善“黑白合同”法律适用的建议。作者建议,应加强对建设工程合同的监管力度,提高合同备案制度的执行力;同时,应加快立法进程,明确“黑白合同”的法律地位和处理规则。此外,还应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建筑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减少“黑白合同”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合同中“黑白合同”的法律适用研究》是一篇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论文。它不仅系统地分析了“黑白合同”的法律问题,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对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维护合同正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