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宽带宽角扫描缝隙阵天线》是一篇探讨新型天线结构设计的学术论文,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引入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FSS)来提升缝隙阵天线的宽带性能和宽角扫描能力。该论文在天线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特别是在雷达、通信和电子战等高频段系统中。
缝隙阵天线是一种常见的微波天线结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金属板上的狭长缝隙作为辐射单元,通过调整缝隙的位置、尺寸和排列方式来实现特定的辐射方向图。然而,传统缝隙阵天线在宽带工作时存在较大的带宽限制,并且在宽角度扫描时容易出现方向图畸变和增益下降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缝隙阵天线的宽带性能和宽角扫描能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宽带宽角扫描缝隙阵天线设计方案。频率选择表面是一种由周期性结构构成的电磁材料,能够对特定频段的电磁波进行选择性反射或透射。通过将FSS结构集成到缝隙阵天线的设计中,可以有效改善天线的阻抗匹配特性,拓宽其工作带宽,并抑制不必要的高次模干扰。
论文首先介绍了缝隙阵天线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其在宽带和宽角扫描条件下的性能限制。随后,详细描述了FSS结构的几何参数设计方法,包括单元形状、尺寸、周期以及排列方式等。通过对不同FSS结构的仿真分析,确定了最优的FSS配置方案,以实现对目标频段的有效滤波和辐射优化。
在天线结构设计方面,论文采用多层介质基板叠加的方式,将FSS层与缝隙阵列层相结合,形成复合结构。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天线的整体机械稳定性,还增强了其电磁性能。同时,为了实现宽角扫描功能,论文引入了相位控制机制,通过调整各个缝隙单元的激励相位,实现了天线主瓣方向的灵活调控。
论文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所提出天线结构的性能优势。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在10 GHz至20 GHz的频段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宽带响应特性,其3 dB带宽超过50%。此外,在±60°的扫描角度范围内,天线的方向图保持稳定,增益波动小于3 dB,显示出优异的宽角扫描能力。
除了性能指标的提升,该论文还探讨了FSS结构对天线辐射效率和互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FSS的引入有效降低了相邻缝隙之间的互耦,提高了天线的整体辐射效率。这一发现对于提高大规模缝隙阵列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宽带宽角扫描缝隙阵天线》论文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天线结构设计方法,通过结合FSS技术与缝隙阵列,显著提升了天线的宽带性能和宽角扫描能力。该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天线理论体系,也为未来高性能微波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