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由7.19暴雨导致的峰峰冀24井涌水》是一篇关于自然灾害引发地质问题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聚焦于2016年7月19日发生的暴雨事件,以及其对河北省峰峰矿区冀24井造成的涌水现象。通过分析此次暴雨的气象条件、地质结构和地下水系统的变化,论文探讨了极端天气条件下地下水位上升与矿井涌水之间的关系,为类似地区的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峰峰矿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长期以来面临着地下水渗透和矿井涌水的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等自然灾害对矿区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2016年的7月1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该地区,短时间内降水量达到历史峰值,引发了严重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变化。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冀24井的涌水事故,造成了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接下来,论文详细分析了暴雨的气象特征。通过对当地气象站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天的降雨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且持续时间较长,形成了强降水过程。此外,降雨区域与矿区分布高度重合,使得雨水大量渗入地下,增加了地下水位。同时,由于矿区周边地势低洼,排水系统无法及时疏导积水,进一步加剧了地下水压力。
在地质条件方面,论文指出峰峰矿区属于典型的岩溶裂隙含水层系统。该区域的地层主要由碳酸盐岩构成,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储水能力。然而,这种地质结构也使得地下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特别是在暴雨期间,雨水迅速补给地下水,导致水位急剧上升。此外,矿区内的采空区和废弃巷道成为地下水流动的通道,进一步增加了涌水风险。
论文还探讨了冀24井的具体情况。该井位于矿区深处,原本设计用于开采煤炭资源。然而,在暴雨发生后,井下出现了异常的涌水现象,水量迅速增加,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通过对井下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涌水的主要来源是上覆岩层中的承压水。由于暴雨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承压水通过裂缝或断层进入井筒,形成突发性涌水。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首先,加强矿区地下水监测系统的建设,提高对水位变化的预警能力。其次,优化矿区排水系统,确保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能够快速排出积水,降低地下水压力。此外,建议对矿区内的采空区进行回填处理,减少地下水流动的通道,从而降低涌水风险。
最后,论文总结了研究的意义。通过分析7.19暴雨引发的冀24井涌水事件,不仅揭示了极端天气对矿区安全的影响,也为今后的矿井设计和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该研究强调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对矿区环境监测和风险管理的投入。
综上所述,《由7.19暴雨导致的峰峰冀24井涌水》是一篇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它不仅深入分析了暴雨与矿井涌水之间的关系,还为矿区的安全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从事地质、采矿和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而言,这篇论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