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田东县1954-2017年降水及早涝特征》是一篇研究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多年降水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通过分析田东县1954年至2017年间的降水数据,探讨了区域内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历史气象资料,评估了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强度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论文首先介绍了田东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田东县位于中国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交替特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田东县在农业生产中对降水依赖性较强,因此研究该地区的降水变化对于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据来源方面,论文主要采用了田东县气象站自1954年以来的逐日降水量记录,并结合国家气象局和地方气象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处理,确保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论文通过对降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田东县近60年间降水总量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总体来看,田东县的年平均降水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但不同时间段内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降水量相对较低,而进入21世纪后,降水总量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强降雨事件频发。
此外,论文还分析了田东县降水的季节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田东县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9月,其中5月至8月是降水最集中的时期。这种季节性的降水模式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水稻种植等作物的生长周期与降水密切相关。
在旱涝灾害分析方面,论文采用多种方法评估了田东县的干旱和洪涝发生情况。通过计算干旱指数和洪涝指数,论文指出,田东县在某些年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干旱现象,特别是在春季和初夏,降水不足导致土壤墒情下降,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同时,夏季的强降雨也带来了洪涝风险,尤其是在低洼地区,容易出现积水和农田被淹的情况。
论文进一步探讨了降水变化与农业生产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降水的不稳定性对田东县的农业生产构成了较大挑战,特别是对于依赖雨养农业的农户而言,降水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生产风险。因此,论文建议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防洪能力,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耐旱作物品种,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
最后,论文总结了田东县1954-2017年降水变化的主要特征,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作者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田东县的降水模式可能会继续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持续监测和研究,以便为当地农业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