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于推拉理论的沈阳市高校创意人才培养与留住问题》是一篇探讨高校创意人才在沈阳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沈阳市高校在创意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留住这些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推拉理论最初用于解释人口迁移现象,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区域经济研究等领域。该理论认为,个体的选择受到“推力”和“拉力”的共同影响。“推力”指个体离开原地的原因,如就业机会少、发展空间有限等;“拉力”则是吸引个体前往新地点的因素,如更好的工作条件、更高的收入水平、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等。在高校创意人才培养与留住问题中,这一理论被用来分析学生毕业后是否选择留在沈阳发展。
论文首先回顾了沈阳市高校创意人才的培养现状。近年来,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如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这些高校在艺术设计、数字媒体、文化产业等相关专业方面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创意人才。然而,尽管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毕业生在毕业后往往选择流向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导致沈阳市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接着,论文从推拉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沈阳市高校创意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在“推力”方面,沈阳市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滞后,相关企业数量较少,就业岗位不足,难以满足创意人才的就业需求。此外,沈阳市的生活成本虽然低于一线城市,但薪资水平相对较低,使得许多毕业生对未来发展缺乏信心。在“拉力”方面,一线城市不仅拥有更多的创意企业和创业机会,还具备更完善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这些因素吸引了大量高校毕业生前往发展。
论文还指出,沈阳市在创意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实习和就业对接机制,使得学生在校期间难以获得足够的实践经验,影响其就业能力和职业规划。
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了多项对策建议。首先,应加强高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吸引更多创意企业在沈阳落地,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此外,还需优化沈阳市的人才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包容性,使创意人才愿意在沈阳长期发展。
最后,论文强调,创意人才是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沈阳市应重视高校创意人才的培养与留住工作,通过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加强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构建良好的人才生态体系,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