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于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厦门大学SDC2018参赛过程为例》是一篇探讨高校如何通过参与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olar Decathlon, SDC)来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论文。该论文以厦门大学在SDC2018中的参赛经历为案例,深入分析了该校在这一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及其对学生的培养效果。
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是一项由美国能源部发起的国际性大学生竞赛,旨在鼓励学生通过设计、建造和运行高效、可持续的太阳能住宅,提升其在建筑、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综合能力。该竞赛不仅考验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团队协作、项目管理、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参与SDC的高校往往需要构建一个跨学科、多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支持学生的全面成长。
厦门大学作为中国高校中较早参与SDC的院校之一,在SDC2018中组建了一支由建筑、土木、机械、电气、环境等多个专业学生组成的跨学科团队。该团队在比赛中展现了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厦门大学在实践教学模式上的积极探索与不断优化。
论文指出,厦门大学在SDC2018的实践中,构建了一个以“项目驱动”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应用所学内容。例如,在设计阶段,学生需要运用建筑学、结构力学、热工学等知识进行方案设计;在建造阶段,学生则需结合工程管理、材料科学等知识进行施工组织与质量控制。
此外,论文还提到,厦门大学在SDC2018的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完成各自的专业任务,还需要与其他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应对各种挑战。这种高度协同的工作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论文还分析了厦门大学在SDC2018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在初期阶段,由于缺乏经验,团队在时间管理和资源调配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学校引入了项目管理课程,并邀请企业导师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和执行项目。同时,学校还加强了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交流,借鉴其他参赛院校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
通过SDC2018的实践,厦门大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为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论文认为,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平台,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总之,《基于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厦门大学SDC2018参赛过程为例》一文通过对厦门大学参赛过程的深入分析,展示了高校如何通过参与高水平竞赛来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该论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