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于多准则群体决策模型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及低影响开发技术评价研究》是一篇探讨城市面源污染治理与低影响开发技术评估的学术论文。该研究旨在通过构建多准则群体决策模型,对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措施以及低影响开发技术进行系统评价,为城市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论文首先回顾了城市面源污染的成因、特点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城市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降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如氮、磷、有机物等,这些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和生态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这一问题,论文引入了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技术作为有效的控制手段。LID技术强调在源头减少雨水径流量和污染物负荷,包括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等措施。这些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城市水循环,降低面源污染风险,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科学评估不同LID技术的效果,论文构建了一个多准则群体决策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多个评价指标,如技术可行性、经济成本、环境效益、社会接受度等,并结合专家意见和公众参与,实现对不同方案的全面比较和优选。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不仅关注技术本身的性能,还充分考虑了政策制定者、管理者和公众的多元需求。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论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AHP方法用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则用于处理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这种组合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实际决策情境,增强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LID技术在不同城市环境下的适用性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在高密度城区,透水铺装和雨水花园可能更为适用;而在郊区或绿地较多的区域,植被缓冲带和湿地系统则更具优势。此外,经济成本和社会接受度也是影响技术选择的重要因素,需要在决策过程中予以充分考虑。
论文还探讨了多准则群体决策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改进方向。一方面,数据获取和专家意见的主观性可能会影响模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偏好差异也可能导致决策结果的不一致。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模型结构,加强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提高模型的智能化水平。
总体而言,《基于多准则群体决策模型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及低影响开发技术评价研究》为城市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科学评估与推广应用。该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为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