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建成区暴雨积水风险研究--以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是一篇探讨城市雨水管理与内涝问题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聚焦于城市化进程中常见的暴雨积水问题,通过构建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对特定区域的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从而评估暴雨期间可能出现的积水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论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建成区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面临的雨水管理挑战。随着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不透水地表面积增加,导致雨水下渗能力下降,径流量增大,进而增加了城市内涝的风险。尤其是在强降雨天气条件下,排水系统可能无法及时排出雨水,造成道路积水、交通中断甚至财产损失。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这些现象,论文采用了SWMM模型作为主要研究工具。SWMM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城市雨水管理领域的动态模拟模型,能够模拟降雨-径流-汇流过程,评估不同降雨情景下的排水系统性能。该模型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地表和管网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城市环境。
研究对象为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该区域属于典型的建成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该区域的地形、土地利用类型、排水管网布局等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了SWMM模型的基本参数。同时,论文还结合历史降雨数据,模拟了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降雨事件,分析其对区域积水情况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极端降雨条件下,部分区域的积水深度和持续时间明显增加,存在较高的内涝风险。这说明当前的排水系统在面对高强度降雨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造。此外,论文还发现,不同区域的积水风险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地表覆盖类型、排水设施布置等因素密切相关。
基于研究结果,论文提出了多项应对措施,包括优化排水系统设计、增加雨水调蓄设施、推广绿色基础设施等。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城市的雨水管理能力,降低暴雨带来的内涝风险。例如,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绿色设施,可以有效增强雨水下渗能力,减少地表径流量。
此外,论文还强调了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有效减少不透水地表面积,提高雨水渗透能力;而科学的排水系统设计则能够提高排水效率,避免因排水不畅而导致的积水问题。因此,论文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城市雨洪管理,推动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总体来看,《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建成区暴雨积水风险研究--以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是一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论文。它不仅为城市雨水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类似区域的内涝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SWMM模型的应用,研究者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潜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