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于SWAN的永乐环礁台风浪数值模拟》是一篇探讨台风期间永乐环礁海域波浪变化规律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我国南海的重要岛礁——永乐环礁为研究对象,利用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模型对台风引发的波浪进行数值模拟,旨在揭示台风条件下永乐环礁海域的波浪特征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永乐环礁位于中国南海西沙群岛的西南部,是南海重要的生态和资源区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该地区在台风季节经常受到强风的影响,导致海面波浪剧烈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航运安全以及海洋工程设施构成威胁。因此,研究永乐环礁在台风期间的波浪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论文采用SWAN模型作为主要研究工具。SWAN是一个广泛应用于近岸和沿海海域波浪模拟的三维非静力模型,能够准确描述风场、潮汐、地形等因素对波浪传播的影响。通过输入台风期间的风场数据、潮位变化以及海底地形信息,研究者构建了永乐环礁海域的波浪数值模型,并对不同台风事件下的波浪场进行了模拟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论文首先对台风风场数据进行了处理和验证,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随后,结合永乐环礁的海底地形图,建立了高分辨率的网格系统,以提高模拟的精度。同时,研究还考虑了不同风向、风速以及台风路径对波浪生成和传播的影响,分析了台风中心距离、移动速度等因素对波浪高度和周期的调控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台风期间永乐环礁海域的波浪高度显著增加,最大波高可达5米以上。波浪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台风影响范围内,且随着台风接近环礁,波浪强度呈指数增长趋势。此外,研究还发现,环礁内部的地形结构对波浪传播产生了明显的遮蔽效应,使得部分区域的波浪能量被削弱,从而降低了这些区域的波浪破坏力。
论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台风事件对永乐环礁波浪场的影响差异。例如,在台风路径经过环礁附近时,波浪的分布更加集中,而在台风远离环礁的情况下,波浪的传播范围更广,但强度相对减弱。这些发现有助于理解台风与环礁地形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后续的海洋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研究还探讨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情况。通过对历史台风期间的实测波浪数据进行分析,论文验证了SWAN模型在永乐环礁地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结果显示,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在波高、波向和波周期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说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反映台风期间永乐环礁海域的波浪特征。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永乐环礁的海洋环境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南海其他类似地理区域的波浪模拟研究提供了参考。未来,可以进一步结合其他数值模型,如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型,实现风-浪耦合模拟,以提高对台风过程的综合预测能力。
总之,《基于SWAN的永乐环礁台风浪数值模拟》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的研究论文。通过SWAN模型的应用,研究者深入分析了台风期间永乐环礁海域的波浪演变规律,为海洋环境管理、防灾减灾以及海洋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