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民政府时期南昌青云谱机场规划建设及其建筑遗存研究》是一篇关于中国近代航空史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学术论文。该论文以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机场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国民政府时期该机场的规划建设过程以及相关建筑遗存的历史价值与现状分析。
论文首先回顾了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发展背景,指出在20世纪初,随着西方航空技术的传入,中国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航空体系。特别是在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航空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南昌作为江西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地理位置优越,具备发展航空运输和军事飞行的基础条件,因此成为国民政府重点建设的航空基地之一。
青云谱机场的选址和规划过程是论文的重点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查阅历史档案、地方志和相关文献,详细梳理了机场选址的地理条件、军事战略意义以及当时的工程技术水平。青云谱位于南昌城南,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且远离市区,有利于飞机起降和军事部署。此外,机场的规划还考虑了当时国内航空技术的局限性,如跑道长度、航站设施、通信系统等。
在机场建设过程中,国民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航空设备和技术。论文中提到,机场的建设不仅涉及跑道、机库、指挥塔等基础设施,还包括气象观测站、油料储备库等配套工程。这些设施的建设反映了当时航空事业的标准化和专业化趋势。
除了对机场建设过程的研究,论文还特别关注了机场建筑遗存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由于历史原因,青云谱机场在抗日战争结束后逐渐被废弃,部分建筑因年久失修而遭到破坏。然而,仍有一些重要建筑如旧航站楼、机库、塔台等保存至今,成为研究中国近代航空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作者通过对现存建筑的实地考察和测绘,分析了这些建筑的结构特点、材料使用和建造工艺。论文指出,这些建筑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耐久性和实用性,体现了当时建筑设计的理念和技术水平。同时,建筑风格上也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呈现出简洁、实用的特点。
论文还探讨了青云谱机场建筑遗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从历史学角度看,这些遗存是研究中国近代航空发展、军事防御体系以及城市规划变迁的重要实物证据。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它们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记忆,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展示功能。
在结论部分,作者强调了加强青云谱机场建筑遗存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例如,应尽快开展系统的文物普查工作,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同时,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合理的开发利用模式,使这些历史遗存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新的作用。
总体而言,《国民政府时期南昌青云谱机场规划建设及其建筑遗存研究》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论文。它不仅填补了中国近代航空史研究中的某些空白,也为今后类似历史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