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论文
  • 金融
  • 国家“救市”与货币转型--明中叶国家货币制度领域与民间市场上的白银替代

    国家“救市”与货币转型--明中叶国家货币制度领域与民间市场上的白银替代
    明中叶国家货币制度白银替代民间市场货币转型
    11 浏览2025-07-18 更新pdf1.91MB 共38页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国家“救市”与货币转型--明中叶国家货币制度领域与民间市场上的白银替代》是一篇探讨明代中后期货币制度变迁的重要学术论文。该论文聚焦于明中叶时期,分析了国家在面对财政危机时所采取的“救市”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如何推动了白银逐渐取代铜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过程。文章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文献和经济数据,揭示了国家政策与民间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展现了货币制度转型的复杂性。

    明中叶,即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是明朝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铜钱货币体系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易需求。与此同时,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困难,政府试图通过一系列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然而,由于铜资源的匮乏以及铸币成本的上升,国家发行的铜钱数量有限,难以支撑庞大的市场交易。这一背景下,白银逐渐成为民间市场中广泛接受的货币形式。

    论文指出,白银的广泛使用并非完全源于民间自发的选择,而是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为了应对财政危机,明朝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默许甚至鼓励白银的流通。例如,政府在税收征收中开始允许以白银缴纳,这为白银的普及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随着海外贸易的兴起,大量来自日本、东南亚乃至美洲的白银流入中国,进一步推动了白银的市场化进程。

    文章还分析了白银替代铜钱的经济和社会影响。首先,白银作为贵金属,具有较高的价值密度和便于携带的特点,使得它在大额交易中更具优势。其次,白银的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为后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创造了条件。然而,白银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货币供应量的不稳定、通货膨胀风险的增加等。

    论文进一步探讨了国家与民间在货币制度上的博弈关系。一方面,国家试图通过控制货币发行来维持财政稳定;另一方面,民间市场则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更合适的货币形式。这种互动关系反映了国家权力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张力。在白银逐渐成为主流货币的过程中,国家虽然未能完全掌控货币体系,但其政策导向仍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明中叶货币制度变迁的研究,该论文不仅揭示了白银替代铜钱的历史过程,也为理解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作者认为,货币制度的转型不仅仅是技术或经济层面的变化,更是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这一时期的货币变迁,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总之,《国家“救市”与货币转型--明中叶国家货币制度领域与民间市场上的白银替代》是一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它从多角度分析了明代中后期货币制度的变革,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 封面预览

    国家“救市”与货币转型--明中叶国家货币制度领域与民间市场上的白银替代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国家-市场关系变迁与国有开发公司的角色演变--以上海两代中央商务区建设为例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