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合成氨工业废水的催化铁内电解+穿孔水力旋流+混凝预处理研究》是一篇探讨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学术论文,针对合成氨工业中产生的高污染废水进行了深入研究。该论文旨在通过多种物理化学方法的组合应用,提高废水处理效率,降低污染物含量,从而实现环保和资源回收的目标。
合成氨工业在化工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氨氮、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废水。这些废水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如何高效地处理这类废水成为当前环保领域的重点课题。
本研究采用催化铁内电解技术作为核心处理手段之一。催化铁内电解是一种利用金属铁及其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促进污染物降解的工艺。该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部分重金属,同时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进一步增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此外,催化铁内电解还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应性强等优点。
在催化铁内电解之后,研究引入了穿孔水力旋流技术。该技术通过水流在旋流器中的高速旋转,形成离心力场,使不同密度的物质分离。对于含悬浮物和油类物质的废水,穿孔水力旋流可以有效去除其中的颗粒物和浮油,提高后续处理步骤的效率。同时,该技术还能改善废水的水质稳定性,为后续混凝处理提供更好的条件。
最后,论文采用了混凝预处理技术作为整个处理流程的补充环节。混凝是通过添加絮凝剂,使废水中细小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聚集成较大的絮体,便于后续的沉淀或过滤去除。在本研究中,混凝不仅能够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部分溶解性有机物,还能与前面的处理步骤协同作用,提升整体处理效果。
通过对催化铁内电解、穿孔水力旋流和混凝预处理三种技术的综合应用,该研究在实验中取得了显著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该组合工艺处理后的废水,其COD(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均大幅下降,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同时,该工艺流程运行稳定,操作简便,具备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论文还对各处理单元的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包括催化铁内电解的pH值、反应时间、铁屑用量等,以及穿孔水力旋流的流量、旋流速度等关键因素。通过对不同参数组合的对比实验,研究人员找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使得处理效果达到最优。
此外,该研究还对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了成分分析和资源化利用的可能性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催化铁内电解处理后生成的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铁氧化物和有机质,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手段进行资源回收,减少二次污染。
综上所述,《合成氨工业废水的催化铁内电解+穿孔水力旋流+混凝预处理研究》是一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它不仅为合成氨工业废水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也为其他类似工业废水的处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此类高效、低成本的废水处理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