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个体跨界行为对员工创造性绩效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是一篇探讨员工跨界行为如何影响其创造性绩效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当前组织管理与人力资源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特别是在知识型企业和创新型组织中,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成为推动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
论文首先对个体跨界行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跨界行为指的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主动超越自身职责范围、与其他部门或团队进行互动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包括信息共享、跨部门协作、参与其他团队的任务等。研究表明,个体跨界行为不仅有助于提升组织内部的信息流通效率,还能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绩效则是指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原创性、新颖性和价值性的成果。它不仅是衡量员工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实现持续创新的关键因素。论文指出,员工的创造性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体跨界行为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前因变量。
为了深入探讨个体跨界行为对创造性绩效的作用机制,该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该模型认为,个体跨界行为通过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如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来间接影响其创造性绩效。同时,研究还引入了两个调节变量:组织支持感和心理安全感。组织支持感指的是员工感受到的来自组织的支持程度,而心理安全感则是指员工在组织中感到可以自由表达观点、提出建议而不必担心负面后果的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个体跨界行为对员工的创造性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影响部分通过内在动机的中介作用实现。此外,组织支持感和心理安全感在这一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当员工感受到较高的组织支持感和心理安全感时,他们的内在动机更容易被激发,从而使得跨界行为对创造性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该论文的理论贡献在于,它将个体跨界行为与创造性绩效之间的关系置于一个更为复杂的模型中,揭示了内在动机作为中介变量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外部环境因素(如组织支持感和心理安全感)对这一关系的调节效应。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
在实践层面,该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管理者而言,鼓励员工进行跨界行为不仅有助于提升组织的整体创新能力,还可以通过增强员工的内在动机来提高其创造性绩效。同时,组织应注重营造支持性的文化氛围,提升员工的心理安全感,以最大化跨界行为的积极作用。
此外,该论文的研究方法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确保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这种实证研究方法能够有效验证理论假设,并为实际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总体而言,《个体跨界行为对员工创造性绩效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论文。它不仅丰富了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理论体系,也为组织提升员工创新能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