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鄂尔多斯西部煤矿冲击地压治理技术研究》是一篇针对我国煤炭行业安全问题的重要论文,聚焦于鄂尔多斯西部地区煤矿中频发的冲击地压现象。该论文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煤岩力学性质以及开采条件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技术方案,为类似矿区的安全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鄂尔多斯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其煤炭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地压威胁。冲击地压是由于地下开采活动破坏了岩体原有的应力平衡,导致能量突然释放而引发的一种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等特点,严重威胁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效率。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冲击地压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
该论文首先对鄂尔多斯西部煤矿的地质背景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该区域的构造特征、煤层赋存条件以及地应力分布情况。研究发现,鄂尔多斯西部地区受古生代构造运动影响较大,地壳运动活跃,煤层埋藏较深,且存在多个断层带,这些因素共同加剧了冲击地压的发生概率。此外,煤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也对冲击地压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如煤岩的脆性、强度及变形能力等。
在冲击地压发生机理方面,论文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与实验室试验结果,揭示了冲击地压的诱发机制。研究表明,冲击地压通常发生在采动影响区,特别是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由于应力集中和煤岩变形累积,一旦超过临界值,就会引发剧烈的岩体破坏。同时,论文还探讨了不同开采方式对冲击地压的影响,指出合理的开采顺序和支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冲击地压的风险。
为了应对冲击地压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技术。其中包括加强矿井监测系统的建设,利用微震监测、钻孔窥视和应力监测等手段实时掌握煤岩状态;优化开采设计,合理布置工作面位置和推进方向,避免应力集中区域;采用先进的支护技术,如高强度锚杆支护和液压支架支护,提高巷道稳定性;此外,还引入了卸压爆破和煤层注水等工程措施,以降低煤岩内部的能量积累。
论文还特别强调了信息化管理在冲击地压防治中的作用。通过建立煤矿安全监控平台,实现对地应力、瓦斯浓度、煤岩变形等关键参数的动态监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事故数据进行挖掘,识别高风险区域,提升预警能力。
在实际应用方面,论文选取了鄂尔多斯西部某典型煤矿作为案例进行验证。通过对该矿实施上述治理技术后,冲击地压事件明显减少,矿井安全水平显著提高。这表明,论文提出的治理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总体来看,《鄂尔多斯西部煤矿冲击地压治理技术研究》不仅深入剖析了冲击地压的成因和规律,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策略,为我国煤矿安全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煤炭工业的不断进步,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将更加完善,为实现绿色、安全、高效的煤炭开采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