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藏南古堆地热田水化学特征及其地热水演化》是一篇关于西藏南部地区古堆地热田水化学特征及地热水演化过程的学术论文。该研究对藏南地区的地热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地热水的成因、演化路径以及其与地质构造和地球化学过程之间的关系。论文通过对古堆地热田的地热水样本进行系统的水化学分析,探讨了不同水体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古堆地热田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麓,是青藏高原重要的地热活动区之一。由于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壳运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然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地热资源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对该地区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了解区域地热系统的特点以及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了古堆地热田的地质背景和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区域属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构造活动强烈,地热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热源和地下水循环。论文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获取了多组地热水样本,并对其pH值、电导率、溶解性固体含量、离子组成等关键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古堆地热田的地热水具有较高的矿化度,主要离子成分包括Na+、K+、Ca2+、Mg2+、Cl-、SO4^2-和HCO3^-等,其中氯化物型水较为常见。
在水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探讨了地热水的演化过程。研究认为,古堆地热田的地热水主要受控于地下水流循环、岩石矿物溶解以及深部热源的影响。地热水在上升过程中与围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矿物质的溶解和离子成分的变化。此外,地热流体还可能受到大气降水补给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水化学类型。研究指出,古堆地热田的地热水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包括地下水的补给阶段、深部加热阶段以及上升循环阶段。
论文还对地热水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古堆地热田的地热水主要由深部热源提供能量,同时受到构造裂隙和地下水循环的控制。研究发现,地热水中富含放射性元素如铀和镭,这可能与深部岩浆活动有关。此外,地热水中的气体成分,如CO2、H2S和CH4等,也反映了地热系统内部的物理化学条件。这些气体的存在不仅影响地热水的化学性质,还可能对地热发电和地热利用产生一定影响。
在研究方法上,论文采用了多种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包括离子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以及同位素分析技术。这些方法能够准确测定地热水中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为研究地热水的来源和演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论文还结合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资料,对地热水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
通过对古堆地热田水化学特征及其地热水演化过程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该地区地热系统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地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提高对藏南地区地热资源的认识,也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地热田研究提供了参考。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结合遥感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地热系统的动态变化进行更精确的预测和评估。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