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薄壁空心高墩日照温度场试验及数值模拟》是一篇探讨桥梁结构在日照条件下温度分布规律的学术论文。该论文结合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方法,对薄壁空心高墩结构在不同日照条件下的温度场进行了深入分析。薄壁空心高墩作为现代桥梁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因其轻质、高强度和良好的抗震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桥梁建设中。然而,由于其结构特性,在日照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进而引发温度应力,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本文首先通过现场试验获取了实际工程中薄壁空心高墩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温度数据。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在高墩的不同部位布置了温度传感器,以监测其表面和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薄壁空心高墩在白天受到阳光照射时,外侧表面温度明显高于内侧,形成了显著的温度梯度。而在夜间,由于散热作用,温度逐渐下降,内外温差减小。这些数据为后续的数值模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薄壁空心高墩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型考虑了材料的热传导特性、太阳辐射强度、环境温度以及风速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进行模拟,研究人员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薄壁空心高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温度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揭示了温度场变化的内在规律。
论文还分析了薄壁空心高墩在不同日照角度和时间下的温度分布特点。研究发现,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高墩的温度分布有显著影响。当太阳处于较高位置时,高墩的受热面积较大,导致温度上升较快;而当太阳较低时,受热面积减少,温度变化相对缓慢。此外,论文还探讨了风速对温度分布的影响,指出风速的增加有助于加快热量的散失,从而降低温度梯度。
在分析温度场的同时,论文还关注了温度应力对薄壁空心高墩结构的影响。由于温度梯度的存在,高墩各部位的膨胀或收缩不一致,导致产生温度应力。这种应力可能引起裂缝或其他结构损伤,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论文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如优化高墩的截面形状、增加隔热层等,以减轻温度应力的影响。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温度场研究在桥梁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对薄壁空心高墩温度场的准确预测,可以为桥梁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设计阶段,可以根据温度场的分析结果调整结构参数,提高结构的抗温变能力;在施工阶段,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和养护条件,减少温度应力的产生;在后期维护中,可以利用温度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潜在的结构问题。
综上所述,《薄壁空心高墩日照温度场试验及数值模拟》这篇论文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薄壁空心高墩在日照条件下的温度分布规律。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桥梁结构温度场理论,也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随着桥梁工程的不断发展,对温度场的研究将更加深入,为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做出更大贡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