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白腐真菌发酵板蓝根药渣制备生物吸附剂条件优化及水体铅离子的清除》是一篇关于利用白腐真菌对板蓝根药渣进行发酵,从而制备生物吸附剂并研究其对水体中铅离子去除效果的论文。该研究旨在探索一种环保、高效且经济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为工业废水处理提供新的思路。
板蓝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广泛用于清热解毒和抗病毒治疗。在板蓝根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药渣,这些药渣通常被当作废弃物处理,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药渣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是一种具有强大降解能力的真菌,能够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等复杂的有机物。它在生物修复和废物处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择白腐真菌作为发酵菌种,通过对其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药渣的转化效率,并制备出性能优良的生物吸附剂。
论文首先对板蓝根药渣进行了预处理,包括干燥、粉碎和灭菌等步骤,以确保后续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随后,将经过预处理的药渣作为培养基,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白腐真菌的发酵实验。研究中考察了温度、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以及碳氮比等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人员系统地分析了各因素对生物吸附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为30℃,pH值为5.0,接种量为10%,碳氮比为20:1时,白腐真菌的生长和代谢活性达到最佳状态,药渣的降解率最高,制备出的生物吸附剂吸附能力最强。
在制备出生物吸附剂后,研究进一步评估了其对水体中铅离子的吸附性能。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者测定了吸附剂对铅离子的吸附容量、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等温线等参数。实验结果显示,该生物吸附剂对铅离子表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容量可达180 mg/g以上,且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吸附剂的再生性能。通过对吸附后的吸附剂进行洗脱和再利用实验,发现吸附剂在多次循环使用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吸附能力,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白腐真菌发酵板蓝根药渣制备的生物吸附剂不仅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铅离子,还实现了对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论文的研究成果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技术路径,同时也为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该吸附剂对其他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以及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
总之,《白腐真菌发酵板蓝根药渣制备生物吸附剂条件优化及水体铅离子的清除》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工作,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提供了有益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