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成镍超带与小异常找大镍矿--《中国矿产地质志·镍矿卷》的两点新认识》是一篇由多位地质学家合作撰写的论文,旨在探讨中国镍矿资源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该文作为《中国矿产地质志·镍矿卷》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新认识:一是“成镍超带”的概念,二是“小异常找大镍矿”的理论。这两点认识对于指导中国镍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在论文中,“成镍超带”是指在特定地质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具有成镍潜力的区域。这一概念强调了成矿作用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密切关系。作者通过对全国范围内镍矿资源的分析,发现某些地区虽然目前并未发现大型镍矿,但其地质条件却具备形成大型镍矿的可能性。这些地区往往位于古大陆边缘、板块碰撞带或裂谷带等构造活动频繁的区域。因此,“成镍超带”不仅有助于识别潜在的成矿区域,也为进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小异常找大镍矿”则是另一项重要的理论创新。传统上,找矿工作往往关注于已知的大规模矿体,而忽视了一些看似微小的异常现象。然而,论文指出,这些小异常可能正是未来发现大型镍矿的关键线索。通过分析多个实例,作者发现一些大型镍矿最初都是以小规模的异常形式出现的。这表明,在勘探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小异常的深入研究,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高找矿的成功率。
论文还详细介绍了中国镍矿资源的分布情况,并指出当前中国镍矿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如青海、甘肃、四川等地。这些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成矿作用多样,但也存在一定的勘探难度。因此,如何在这些地区有效开展镍矿勘探工作,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此外,文章还讨论了镍矿资源的经济价值及其对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性。镍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不锈钢、电池、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镍的需求持续增长,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镍消费国之一,面临着资源供应不足的压力。因此,加强镍矿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方法上,论文采用了多种现代地质学技术,包括遥感探测、地球化学分析、同位素测定等,以提高找矿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作者还强调了多学科交叉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才能更全面地认识镍矿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最后,论文总结了“成镍超带”和“小异常找大镍矿”这两个新认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作者认为,这两个理论不仅为中国镍矿资源的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其他金属矿产的找矿工作提供了借鉴。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勘探手段的不断改进,相信中国镍矿资源的勘探将取得更多突破,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