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巴准线采空区地质选线的方法及思路》是一篇关于铁路线路规划与地质条件之间关系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针对巴准线(即巴彦淖尔至准格尔铁路)沿线存在的采空区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地质选线方法和思路。巴准线作为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其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存在大量煤矿采空区,这给铁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在保证铁路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选择线路路径,成为研究的重点。
论文首先分析了巴准线沿线的地质构造特征和采空区分布情况。通过对区域地质调查、遥感影像分析以及钻孔资料的综合研究,作者明确了采空区的分布范围、深度、形态及其对地表稳定性的影响。这些信息为后续的选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同时,论文还探讨了采空区对铁路工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如地面塌陷、路基沉降等,强调了地质选线的重要性。
在选线方法方面,论文提出了一套系统性的地质选线流程。首先,通过地质勘察和物探手段确定潜在的采空区位置,并评估其对线路的威胁程度。其次,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比选。最后,采用数值模拟和稳定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不同选线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确保最终选定的线路既符合地质安全要求,又具备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论文还特别强调了“避让优先”的选线原则。对于那些采空区密集、稳定性差的区域,应尽量避开或采取绕行方案。而在无法完全避开的情况下,则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如注浆处理、桩基托换等,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此外,论文还建议在选线过程中引入动态监测理念,利用现代传感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对线路沿线的地质变化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在技术路线方面,论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地质调查、数据分析、方案比选、风险评估和动态监测的完整流程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地质勘探和工程设计方法,还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分析工具,提升了选线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论文还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观点,例如将地质风险等级与线路选线决策相结合,建立基于风险的选线模型,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此外,论文还结合巴准线的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地质选线方法的应用过程和效果。通过对实际选线方案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采用科学的地质选线方法可以显著降低采空区对铁路工程的影响,提高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体而言,《巴准线采空区地质选线的方法及思路》是一篇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论文。它不仅为巴准线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铁路工程选线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随着我国铁路网络的不断扩展,如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安全高效的线路规划,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的研究成果无疑为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