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川藏铁路拉林段隧道施工难点与对策综述》是一篇关于中国川藏铁路拉林段隧道工程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系统总结了在高原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隧道施工所面临的各种技术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重视,川藏铁路作为连接四川与西藏的重要通道,其建设意义重大。而拉林段作为整个铁路线中最为关键和复杂的部分之一,其隧道工程面临诸多挑战。
拉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形地貌复杂,地质条件多变,主要涉及高山峡谷、断层破碎带、软弱地层以及高水压等不良地质现象。这些因素使得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如塌方、涌水、岩爆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进度。此外,高原地区的低氧环境也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带来了严峻考验。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勘察是首要任务。由于拉林段区域地质条件复杂,传统的勘察手段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地质探测技术,如地震勘探、地质雷达、钻孔摄像等,以提高地质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需结合遥感技术和无人机测绘,对沿线地形进行详细分析,为隧道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针对隧道围岩稳定性问题,论文指出,拉林段隧道穿越多条断裂带,围岩强度较低,容易发生变形甚至塌方。为此,应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提前掌握前方地质情况,并根据预报结果调整施工方案。同时,加强支护措施,如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钢拱架等,以增强围岩的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
涌水问题是拉林段隧道施工中的另一大难题。由于地下水丰富,特别是在含水层区域,隧道开挖过程中极易出现突水现象,导致工程延误甚至安全事故。对此,论文提出应采用帷幕注浆、排水降压等措施,控制地下水位,减少涌水量。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施工期间能够及时排除积水,保障作业环境。
岩爆是另一种常见的施工灾害,尤其在高地应力区域,岩石受力后突然破裂,对施工设备和人员造成威胁。论文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利用声发射监测、微震监测等手段,及时发现岩爆征兆,并采取卸压、加强支护等措施,降低岩爆风险。
此外,高原地区气候恶劣,昼夜温差大,风沙频繁,这对施工机械的运行和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论文指出,应选用适应高原环境的机械设备,并加强设备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同时,施工材料需具备良好的耐寒性和抗风蚀性,以适应恶劣的自然条件。
在施工组织管理方面,论文强调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升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可控。
总体来看,《川藏铁路拉林段隧道施工难点与对策综述》是一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论文,它不仅系统梳理了拉林段隧道施工中存在的各类技术难题,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这类研究对于推动高原地区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