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对艾丁湖东部湖积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是一篇关于中国新疆地区艾丁湖东部湖积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通过对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下水类型及补给、径流、排泄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揭示该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艾丁湖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是中国最低点,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其东部湖积平原区是该地区重要的地下水储存和补给区域,对于当地农业灌溉、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其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首先介绍了艾丁湖东部湖积平原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表水系等。该区域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极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导致地表水体稀缺,地下水成为主要的水资源来源。同时,该区域的地貌以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为主,地表沉积物颗粒较细,透水性较差,对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水文地质条件方面,论文详细分析了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结构。研究发现,该区域主要由第四纪沉积物构成,包括砂砾石、粉砂、黏土等不同粒径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的分布和组合形式决定了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和流动规律。此外,该区域还存在一些断裂构造,可能对地下水的补给和径流产生一定影响。
论文还探讨了该区域的地下水类型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艾丁湖东部湖积平原区的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部分区域可能存在裂隙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以及侧向径流补给。但由于该区域降水稀少,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湖水的渗透和周边山前冲洪积扇的侧向补给。论文通过长期观测数据,分析了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并指出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局部地面沉降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在地下水的径流和排泄方面,论文指出,艾丁湖东部湖积平原区的地下水径流方向主要受地形和地层结构控制,一般呈由高向低、由内陆向湖盆的方向流动。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包括天然排泄和人工开采。天然排泄主要表现为地下水向湖水的补给和向地下径流的排出,而人工开采则主要集中在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需求上。
论文还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对当地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研究认为,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应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避免过度开采,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还应加强生态补水措施,恢复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看,《对艾丁湖东部湖积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这篇论文通过对艾丁湖东部湖积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的深入研究,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其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理解该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也为类似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