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省浅层地热能赋存条件及开发利用方案建议》是一篇关于安徽省浅层地热能资源的调查与开发研究的重要论文。该论文旨在全面分析安徽省浅层地热能的分布特征、地质条件以及开发利用潜力,为今后的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浅层地热能是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通常在200米以内)的低温地热能,主要来源于地壳内部的热量和太阳辐射对地表的加热作用。这种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稳定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安徽省地处中国东部,地理环境多样,气候温和湿润,具备一定的浅层地热能开发潜力。
论文首先对安徽省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地层结构复杂,不同区域的地热资源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皖南地区由于地热梯度较高,且地下水循环系统较为活跃,成为浅层地热能的主要富集区。而皖北地区则因沉积岩层较厚,地下水流动缓慢,地热资源相对较少。
其次,论文通过实地调查和钻孔测试,获取了安徽省各地的温度数据,并结合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建立了浅层地热能的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安徽省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温度在15℃至25℃之间,符合浅层地热能的利用标准。特别是在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城市周边地区,地热资源较为丰富,具备较大的开发价值。
论文还对安徽省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总结。目前,安徽省在浅层地热能的应用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主要用于建筑物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等方面。然而,整体开发规模仍然较小,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机制。
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多项开发利用方案建议。首先,应加强浅层地热能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的资源数据库,为后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应推动浅层地热能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可行性。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地热能开发行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同时,论文还强调了浅层地热能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问题。例如,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基础上,结合浅层地热能进行多能互补,可以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这不仅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优化,也有助于提升安徽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最后,论文指出,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浅层地热能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能源形式,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徽省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浅层地热能资源的调查、开发和利用,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