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揭示的南黄海盆地古生代物源区大地构造属性》是一篇关于中国南黄海盆地地质演化和物源区研究的重要论文。该论文基于中国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CSDP-2井的岩心和测井数据,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等多学科方法,系统分析了南黄海盆地古生代物源区的大地构造属性,为理解区域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南黄海盆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沉积盆地,其地质历史复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古生代时期,该地区处于不同的构造环境,物源区的性质对盆地的沉积特征和油气资源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古生代物源区的大地构造属性,对于认识南黄海盆地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了CSDP-2井的基本情况。CSDP-2井是中国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的一部分,旨在获取深部地层信息,揭示大陆架地区的地质结构和沉积历史。该井位于南黄海盆地的中部,钻探深度超过3000米,揭露了从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地层序列。通过岩心取样和测井数据分析,研究人员获得了丰富的地质信息,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物源区分析方面,论文采用了多种地球化学手段,包括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以确定沉积物的来源及其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古生代沉积物的主要物源来自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这些区域在古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包括碰撞造山和裂解事件。通过对不同层位的沉积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物源区的性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这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的动态过程。
论文还探讨了南黄海盆地古生代物源区的大地构造属性。研究认为,该地区的物源区主要受到古亚洲洋构造域的影响,特别是在早古生代时期,由于古亚洲洋的闭合和碰撞作用,形成了多个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在后期的演化过程中,逐渐转变为稳定的克拉通基底,为南黄海盆地的沉积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研究还指出,物源区的构造属性与盆地的沉降速率和沉积环境密切相关,进一步揭示了盆地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在沉积环境分析方面,论文结合沉积相和古地理重建,探讨了南黄海盆地古生代的沉积格局。研究发现,该地区的沉积环境经历了从浅海陆棚到深水盆地的演变过程,沉积物的搬运和堆积方式也随时间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受到物源区构造属性的影响,还与全球气候变迁和海平面波动密切相关。通过对沉积记录的详细分析,研究人员能够更准确地重建古地理环境,为后续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持。
论文还讨论了南黄海盆地古生代物源区研究的实际意义。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南黄海盆地地质演化过程的理解,也为区域油气资源的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该研究方法和成果可以推广到其他类似沉积盆地的研究中,为全球范围内的古生代沉积盆地研究提供参考。
总之,《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揭示的南黄海盆地古生代物源区大地构造属性》是一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它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地质分析方法,系统揭示了南黄海盆地古生代物源区的构造属性和沉积特征,为理解该地区的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该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东部海域的地质知识体系,也为未来的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