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湖塘平苗矿段粗粒白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是一篇关于中国东南部地区地质研究的重要论文。该论文聚焦于大湖塘平苗矿段的粗粒白云母花岗岩,通过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该区域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其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的基本地质背景。大湖塘位于中国东南部,属于华南板块的一部分,该区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平苗矿段是该区域重要的矿化带之一,其中的粗粒白云母花岗岩被认为是与矿化作用密切相关的重要岩石类型。因此,对这类花岗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区域成矿作用,还对矿产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在方法部分,论文详细描述了样品采集、矿物分离、锆石提取以及U-Pb同位素测定的过程。通过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等技术,研究人员获得了大量锆石样品,并利用LA-ICP-MS(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进行U-Pb年龄测定。这一方法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年龄数据,为确定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提供了可靠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大湖塘平苗矿段的粗粒白云母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期间,其年龄范围大致在160-130百万年之间。这一时间段与中国东南部广泛存在的燕山期岩浆活动相吻合,说明该花岗岩可能是在同一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此外,研究还发现该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岩浆分异特征,显示出多阶段侵入和结晶过程。
在地球化学分析方面,论文对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该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属于中酸性岩石,且富集轻稀土元素,表现出典型的S型花岗岩特征。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岩可能来源于受变质沉积岩的部分熔融,而非地幔物质直接上侵。同时,研究还发现该岩石中存在一定的幔源物质混入,暗示了区域构造活动对岩浆演化的影响。
论文进一步讨论了该花岗岩的地质意义。从构造角度分析,该花岗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反映了华南地区在中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从成矿角度来看,该花岗岩与金、铜等金属矿化有密切联系,可能为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研究还揭示了区域岩浆作用的时间序列,为构建更精确的地质演化模型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总体而言,《大湖塘平苗矿段粗粒白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这篇论文通过对典型花岗岩的深入研究,不仅丰富了对中国东南部地质演化的认识,也为区域矿产资源勘探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研究方法先进、数据详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