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论文
  • 文化娱乐
  • 大沙毕与清代蒙古边境汉人的蒙古化(1700-1830)

    大沙毕与清代蒙古边境汉人的蒙古化(1700-1830)
    大沙毕清代蒙古边境汉人移民蒙古化过程
    11 浏览2025-07-19 更新pdf3.63MB 共24页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大沙毕与清代蒙古边境汉人的蒙古化(1700-1830)》是一篇探讨清代中后期蒙古边境地区汉人文化变迁的学术论文。该文聚焦于“大沙毕”这一特定群体,分析其在清朝统治下如何逐渐融入蒙古社会,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文章通过历史文献、地方志和民族志资料,揭示了汉人在蒙古地区的生存状态、语言变化、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的演变。

    论文首先介绍了“大沙毕”的概念,指出这是指居住在清朝蒙古边境地带的汉族移民及其后裔。他们主要来自华北各省,因战乱、饥荒或政府政策等原因迁徙至蒙古地区。这些汉人通常从事农业、商业或手工业,与蒙古牧民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然而,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他们逐渐受到蒙古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融合现象。

    文章详细分析了汉人蒙古化的过程。首先,语言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随着与蒙古人的频繁接触,许多汉人开始学习蒙古语,并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这种语言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口语上,也反映在书面记录中,如地方志、契约文书等。此外,部分汉人甚至采用蒙古名字,以适应当地社会环境。

    其次,宗教信仰的转变也是蒙古化的重要表现。传统上,汉人信奉佛教、道教或民间信仰,但在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一些汉人接受了藏传佛教的影响,甚至参与寺庙活动,这表明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在发生转变。

    社会结构方面,论文指出,汉人逐渐与蒙古人建立了更为紧密的社会关系。例如,婚姻联姻成为促进文化融合的重要途径。许多汉人与蒙古人通婚,子女往往在双语环境中成长,既懂汉语也懂蒙古语。此外,汉人还积极参与蒙古地区的经济活动,如贸易、土地开发和手工业生产,这使得他们在经济上更加依赖蒙古社会。

    论文还探讨了清政府对汉人蒙古化的态度。虽然清朝初期实行严格的边疆管理政策,限制汉人进入蒙古地区,但随着人口增长和边疆开发的需要,政府逐渐放宽政策。然而,这种开放并未完全消除对汉人的文化压制,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接受蒙古文化,以求得更好的生存条件。

    作者认为,汉人蒙古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这一现象不仅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大沙毕”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边疆地区的民族互动和社会变迁。

    总之,《大沙毕与清代蒙古边境汉人的蒙古化(1700-1830)》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为研究中国边疆民族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汉人在蒙古地区的文化适应过程,反映了清代多民族社会的多样性与动态性。

  • 封面预览

    大沙毕与清代蒙古边境汉人的蒙古化(1700-1830)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前处理方法研究

    珐琅彩瓷上的界画研究

    关于清代外藩蒙古捐纳

    基于NMR和MS技术代谢组学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衰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的有益作用

    广州清代木构建筑瑰宝--海幢寺建筑分析

    洪仁辉事件与清代浙江海洋政策探微

    海洋背景下的清代浙江农业商品化问题探赜

    岭南三大家与桐城派

    浅析清代迁、复界闽盐聚落的变迁

    清代三山五园地区古村落的变迁

    清代传统建筑窗的结构形态与艺术表现--以江南地区为例

    清代及民国时期祁连山区的多民族移垦过程

    清代台湾举人之概论[1]

    清代嘉庆朝京控政策探析

    清代地方贤良祠制度初探--从浙江省贤良祠官员入祀情况出发的考察

    清代工匠文化的文献状况分析

    清代巴蜀城镇聚落中魁星阁的布局特征及其文化意涵探析

    清代建筑遗产保护观念漫谈

    清代汉文化与土家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清代江浙地区的茅草市场研究

    清代温州水利工程经费的筹措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