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断面巷道交叉点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是一篇关于矿山工程中巷道支护技术的重要论文,主要探讨了在大断面巷道交叉点区域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的理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际应用效果。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巷道断面尺寸逐渐增大,尤其是巷道交叉点区域,由于受力复杂、地质条件多变,传统的支护方式难以满足安全与经济性的双重需求。因此,研究并推广新型支护技术成为当前矿山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该论文首先分析了大断面巷道交叉点的力学特性,指出在交叉点区域,由于应力集中和围岩变形的不均匀性,容易出现顶板下沉、侧帮片帮等安全隐患。传统支护方式如喷射混凝土、钢拱架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支撑,但在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时,往往存在成本高、施工难度大、适应性差等问题。因此,作者提出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以提高支护效果,降低工程成本。
论文详细介绍了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锚杆作为主要支护构件,通过预紧力将围岩加固,形成稳定的承载结构;钢筋网则用于增强锚杆的抗拉能力,防止局部破坏;而锚索作为一种高强度的支护材料,主要用于控制大范围的围岩变形,特别是在深部巷道或软弱地层中发挥重要作用。三者相结合,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支护体系,有效分散应力,提高巷道的稳定性。
在技术设计方面,论文提出了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的优化方案。通过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巷道交叉点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了最佳的锚杆布置方式、间距以及锚索的长度和预紧力参数。同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该支护技术在不同地质环境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后,巷道的变形量明显减少,支护效率显著提高,施工周期也有所缩短。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和管理措施。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锚杆和锚索的安装,确保其预紧力达到标准;同时,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支护失效问题。论文还建议建立完善的支护质量评估体系,为后续工程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综上所述,《大断面巷道交叉点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是一篇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学术论文,它不仅为矿山工程提供了新的支护思路,也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完善,有望在今后的矿山工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有力保障。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