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单套制管理模式下电子档案运行体系的基本要求、组织架构、制度建设、系统配置、安全保障及监督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组织在实施和优化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过程中的运行体系建设与管理。
Title:Guidelines for the Operation System of Electronic Archives under Single-set Management Mode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当前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化进程中,TSIA 033-2022《单套制管理模式下电子档案运行体系指南》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为推动电子档案单套制运行提供了系统性指导。相较于2019年发布的版本,2022版在内容结构、适用范围和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本文聚焦于“电子档案归档与移交流程的优化”这一核心变化,结合新旧版本差异,深入解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要点与意义。
新版本标准明确指出,在单套制管理模式下,电子档案的归档与移交应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规范化,强调“一次形成、多次利用”的理念。相较2019版,2022版对归档流程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引入了“归档前预审”、“归档过程监控”和“归档后评估”三个关键环节,形成闭环管理机制。
具体而言,归档前预审环节要求业务部门在电子文件形成阶段即开展内容完整性、格式合规性和元数据完整性的检查,确保归档文件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规范。这一变化体现了从“事后归档”向“事前控制”的转变,有助于提升电子档案的质量和可追溯性。
在归档过程监控方面,新版标准强调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归档流程的动态跟踪,确保各环节责任到人、进度可控。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后续审计和问责提供了依据。
归档后评估则是新版本新增的重要内容,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定期对已归档电子档案的可用性、安全性及长期保存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优化管理措施。这种持续改进机制有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
在实际应用中,单位需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制定符合新标准的操作细则。例如,在归档前预审阶段,可建立由业务、技术、档案三方面人员组成的联合审查小组;在归档过程监控中,可借助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可视化;在归档后评估中,则可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评估,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总体来看,TSIA 033-2022对电子档案归档与移交流程的优化,不仅是标准层面的升级,更是管理理念的转变。它要求各单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将标准要求转化为实际成效,从而推动电子档案管理向高质量、高效率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