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秸秆发电厂燃料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燃料采购、验收、储存、输送及安全环保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秸秆为主要燃料的发电厂燃料管理工作。
Title:Straw Power Plant Fuel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F12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秸秆发电厂燃料管理规范》(DB22/T 1527-2017)是由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的,旨在指导秸秆发电厂实现燃料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燃料采购环节中,该标准强调了燃料质量的重要性。例如第4.1条规定:“燃料应符合GB/T 1938标准要求,其灰分含量不得超过15%,水分含量不超过20%。”这意味着企业在采购秸秆作为燃料时,需要严格检验这些指标,确保原料的质量能够满足燃烧效率的需求,同时减少对设备的损害。
其次,在燃料储存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第6.2条,“燃料堆垛高度不应超过4米,并且要保持适当的通风条件。”这一规定有助于防止燃料因潮湿而霉变或自燃,同时也便于后续的装卸作业。此外,第6.3条指出,“不同批次的燃料应分开堆放并做好标识”,这不仅有利于追溯来源,还能避免混料导致的燃烧不稳定问题。
再者,关于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标准也做出了具体指示。第5.2条规定:“运输车辆需配备灭火器材,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公里/小时。”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保障人员及财产安全。同时,第5.3条还提到,“运输过程中应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扬尘污染环境”,体现了环保理念在燃料管理中的应用。
最后,在燃料使用阶段,标准同样给出了指导意见。比如第7.1条建议,“应定期清理炉膛积灰,保持受热面清洁”,以提高锅炉热效率;第7.2条则要求,“建立完整的运行记录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进料量、出渣量等数据”,以便于分析运营状况和优化工艺流程。
综上所述,《秸秆发电厂燃料管理规范》从采购、储存、运输到使用等多个环节全面规范了秸秆发电厂的燃料管理工作,为企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对于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