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松果林营建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土地选择与规划、苗木准备、栽植技术、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红松果林的营建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Korean Pine Nut Orchar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红松果林营建技术规程(DB22/T 1122-2017)是吉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红松果林的营建过程,提高红松果实产量和质量。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林地选择
规程中规定,红松果林应选择在海拔300米至800米之间、坡度小于25°的向阳坡或半阴坡。土壤类型以棕色森林土为主,要求土壤深厚肥沃,pH值在5.5至7.0之间。这一选择标准基于红松生长习性,确保其获得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避免因地形过于陡峭导致水土流失。
苗木选择与处理
规程强调苗木选择的重要性,要求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或两年生容器苗,苗高不低于25厘米,地径不小于0.4厘米。苗木起苗时需保留完整的根系,并用泥浆蘸根处理,以减少运输和种植过程中水分损失。此外,还建议对苗木进行杀菌剂和生根剂浸泡处理,提高成活率。
种植密度
根据规程推荐,红松果林的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600株至2200株。具体密度取决于立地条件,如土壤肥力和光照情况。较高的种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但需注意后期管理,防止林分过密影响通风透光。种植时行距一般为2米至3米,株距为1.5米至2米,呈正方形配置。
抚育管理
规程指出,红松果林抚育管理的关键在于除草松土、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每年至少进行两次除草松土作业,保持林地清洁,促进幼树生长。施肥宜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结合的方式,春季以氮肥为主,秋季则增加磷钾肥比例。灌溉需根据降水情况适时进行,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保证充足水分供应。病虫害防治方面,应采取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定期监测林分健康状况。
以上内容涵盖了红松果林营建技术规程中的核心要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红松果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