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锥苗木繁育和丰产林培育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红锥苗木的生产和丰产林的营造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 Pine Seedling Propagation and High-yield Forest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红锥苗木繁育与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DB35/T 1697-2017)是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红锥苗木的繁育及丰产林的培育技术,提高红锥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下将对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苗木繁育技术要求
3.1 种子采集与处理
该部分规定了种子采集的时间、地点以及处理方法。种子应在果实成熟期及时采摘,通常为每年的9月至10月间。采摘后需去除果壳,清洗干净,并在阴凉通风处晾干。种子的含水量应控制在8%-10%之间,以确保其发芽率和保存期限。
3.2 育苗基质准备
育苗基质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苗木的生长状况。规程建议使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基质。具体而言,可以采用腐殖土、河沙和园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这样的基质既能提供充足的养分,又能保证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
3.3 播种与管理
播种时要注意播种深度和间距,一般播种深度为1-2厘米,行距保持在20-30厘米左右。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同时,还需定期检查并清除杂草,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丰产林培育技术要求
4.1 林地选择与整地
林地的选择对于红锥林的产量至关重要。应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在造林前需要进行细致的整地工作,包括翻耕、平整土地等,以便于苗木定植后的根系生长。
4.2 栽植密度与方式
合理的栽植密度能够有效提升林分的整体生产力。规程推荐的栽植密度为每公顷种植2000-2500株,具体的栽植方式可根据地形地貌等因素灵活调整。栽植时应注意苗木的直立性和稳定性,确保根系舒展并与土壤紧密结合。
4.3 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除草、施肥、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全面的除草作业,施肥则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时适量施加复合肥或有机肥。灌溉方面,在干旱季节要及时补充水分,但也要注意防止涝害。此外,还应密切观察林分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以上是对《红锥苗木繁育与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具体解读。遵循这些技术规范不仅有助于提高红锥林的质量和产量,还能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