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岗巴羊养殖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繁育技术、饲养管理、疫病防控、标识与追溯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西藏自治区地理标志产品岗巴羊的养殖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angba Sheep Br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岗巴羊是西藏自治区的特色畜种,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享有盛名。为了规范岗巴羊的养殖,确保产品质量和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DB54T 0137-2018《地理标志产品 岗巴羊养殖技术规程》应运而生。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养殖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岗巴羊的养殖区域应当位于海拔4300米以上的高原草场。这一规定主要是基于岗巴羊长期适应高寒缺氧环境的特点,确保其生长环境与传统习性相符。同时,要求养殖区周边无工业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这些条件旨在保障岗巴羊肉质的安全性和天然性。
二、饲料与饲喂管理
标准强调岗巴羊的饲料应以天然牧草为主,辅以适量的人工补饲料。在牧草资源丰富的季节,放牧时间不得少于每日8小时,以保证羊群充分摄取自然牧草中的营养成分。在牧草匮乏时期,需提供高质量的人工饲料,并严格控制精料比例,避免过度喂养导致肥胖影响肉质。此外,还要求定期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特别是钙、磷等矿物质,促进骨骼发育和健康生长。
三、疾病防控措施
为维护岗巴羊群体健康,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的综合防疫策略。首先,建立完善的免疫接种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对羊群进行疫苗注射,如口蹄疫、羊痘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其次,实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清理圈舍、消毒设施以及处理粪便等废弃物。再次,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隔离病羊,防止疫情扩散。最后,合理使用药物,禁止使用违禁药品,确保肉类安全可食。
四、出栏标准与屠宰管理
根据标准,岗巴羊达到18个月龄且体重不低于30公斤时方可出栏。出栏前7天停止一切药物治疗及特殊添加剂使用,确保残留物降解至安全水平。屠宰过程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采用现代化屠宰设备和技术,减少机械损伤。同时,实施全程冷链运输,保持低温状态直至进入市场环节,最大限度地保留肉品的新鲜度和风味。
五、档案记录与追溯体系
本标准特别重视信息管理,要求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涵盖品种来源、饲养日志、免疫记录、销售流向等内容。通过建立健全的产品追溯系统,可以实现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跟踪,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定位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地理标志产品 岗巴羊养殖技术规程》不仅为岗巴羊的科学养殖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指导,而且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多个维度出发,全方位提升了岗巴羊产业的整体水平。这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