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带叶兜兰无菌播种繁育的技术要求,包括材料准备、接种、培养条件、移栽及管理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带叶兜兰的无菌播种繁育及相关研究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erile Seed Propagation of Paphiopedilum malipoen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590-2017《带叶兜兰无菌播种繁育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带叶兜兰无菌播种繁育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材料准备部分,该标准强调了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的重要性。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其成分直接影响到植物细胞的生长发育。标准中指出,培养基的pH值应控制在5.8左右,并且需要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环境。这一步骤对于防止外植体受到污染至关重要。
其次,在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上,标准要求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带叶兜兰种子作为外植体。种子采集后需立即清洗干净,并用70%酒精消毒30秒,再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多次。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去除表面附着的微生物,提高成活率。
第三,接种操作过程中,标准特别提到要保持操作台面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所有工具都必须事先灭菌。此外,接种人员的手部也需彻底清洗并佩戴一次性手套,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风险。
第四,在培养条件方面,标准规定了温度、光照强度以及时间的具体参数。通常情况下,培养室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5±2℃之间,光照时间为每天12小时,光照强度为2000-3000勒克斯。这些参数有助于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最后,关于继代培养,标准建议每隔一个月更换一次培养基,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激素浓度。当幼苗长至一定高度时可进行移栽,移栽前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炼苗过程,使其适应自然环境。
总之,《带叶兜兰无菌播种繁育技术规程》从材料准备、外植体选择与处理、接种操作到培养条件等多个环节对带叶兜兰无菌播种繁育进行了规范指导,为提高繁殖成功率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