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淮山枝条扦插繁殖种薯的技术要求,包括场地选择、扦插材料准备、扦插方法、田间管理及种薯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淮山种薯的枝条扦插繁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Yam Cuttings Propagation of Seed Potato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559-2017《淮山枝条扦插繁殖种薯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淮山枝条扦插繁殖种薯的生产过程,提高种薯质量和产量。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淮山枝条扦插繁殖种薯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和质量控制措施。适用于广西地区淮山种薯的扦插繁殖。
技术要求
1. 种苗选择
- 条款:种苗应选用无病虫害、健壮的淮山植株。
- 解读:选择健康的种苗是确保后续生长发育良好的基础。无病虫害的种苗可以减少后期管理的工作量,同时避免病虫害传播。
2. 扦插基质
- 条款:扦插基质应选用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或专用育苗基质。
- 解读:适宜的基质能够为插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根系发育。疏松透气的基质有助于水分和空气的流通,避免根部缺氧导致腐烂。
3. 扦插方法
- 条款:扦插时应将插穗插入基质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至1/2,保持适当间距。
- 解读:合理的扦插深度和间距可以保证插穗均匀受光,有利于形成完整的根系系统。过深可能导致窒息,过浅则可能影响稳定性。
4. 光照与温度
- 条款:扦插后需保持适宜的光照条件,温度控制在20℃至28℃之间。
- 解读:适当的光照强度能促进光合作用,而温度范围内的控制有助于插穗生根发芽。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插穗的正常生长。
操作步骤
1. 准备阶段
- 条款:在扦插前一周对种苗进行修剪处理,去除多余叶片。
- 解读:修剪种苗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集中养分供应给插穗,提高成活率。
2. 扦插阶段
- 条款:采用湿法扦插,保持基质湿润但不过度浇水。
- 解读:湿法扦插通过保持基质湿润来维持插穗所需的水分条件,防止因缺水而导致死亡。过度浇水反而会引发根系腐烂。
3. 养护阶段
- 条款:定期检查并清除杂草,适时追肥。
- 解读:及时除草可以减少养分竞争,追肥则补充了插穗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有助于加速生长。
质量控制
1. 检测频率
- 条款:每批次扦插完成后需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成活率检测。
- 解读:定期检测成活率可以帮助了解繁殖效果,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确保最终产量达标。
2. 病虫害防治
- 条款: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 解读:早期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可以有效防止其扩散,保障种薯健康生长。
结语
DB45/T 1559-2017通过对淮山枝条扦插繁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指导,为提高种薯质量和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遵循该标准不仅能够提升种植效率,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希望从业者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共同推动淮山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