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杠柳繁育的技术要求,包括种子采集与处理、苗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技术、苗木管理及出圃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杠柳的繁育和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Kudzu Propa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600-2017《杠柳繁育技术规程》是由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7年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杠柳的繁育技术,提高其质量和产量。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内杠柳的种子采集、种苗繁育以及大田栽培等全过程。这为从事杠柳种植的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导。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杠柳”这一特定植物品种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例如,“杠柳”的拉丁学名为Salix matsudana Koidz. var. krauseana (Maxim.) Rehd.,并对其生长习性如喜光、耐寒等特点进行了描述。
三、种子采集与处理
1. 采集时间:应在每年秋季果实成熟时进行,具体时间为9月至10月间。
2. 处理方法:采集后的种子需经过干燥处理,并置于通风良好且温度适宜的地方保存。同时要求种子含水量控制在8%以下以确保发芽率。
四、种苗繁育
1. 育苗地选择: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育苗基地,并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
2. 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或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行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每穴播入种子数量不宜过多。
3. 管理措施: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湿,并定期除草松土,促进幼苗健康成长。
五、大田栽培
1. 定植密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株行距,一般情况下株距为50-60厘米,行距为1米。
2. 施肥管理:在生长期需施加适量氮磷钾复合肥料,特别是在春季萌芽期和夏季生长旺盛期要加强肥水供应。
3. 病虫害防治:注意观察植株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控。
六、收获与加工
1. 采收时期:通常在冬季落叶后至次年春季萌芽前这段时间内完成采伐工作。
2. 加工流程:将采伐下来的枝条剥皮晾晒至适当干度后即可入库储存待售。
以上内容是对DB13/T 2600-2017《杠柳繁育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大家了解这项标准有所帮助。通过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技术要求,可以有效提升杠柳产品的品质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