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板栗林下进行种草养羊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板栗林下种草养羊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ss Planting and Sheep Raising under Chestnut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288-2017板栗林下种草养羊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为在板栗林下开展种草与养羊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从重要条文出发,对规程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湖北省板栗林区的种草养羊生产活动。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地域和行业适用性,确保技术措施因地制宜,符合湖北地区的气候、土壤及生态条件。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板栗林下种草”、“放牧强度”等术语进行了定义。“板栗林下种草”是指在板栗林地内种植适合当地环境的牧草品种;“放牧强度”则指单位面积上放牧羊群的数量。这些定义为后续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概念框架,避免因理解偏差影响实施效果。
三、种草技术要求
1. 牧草选择:应选用适应性强、耐阴性好的牧草品种,如白三叶、红三叶等。这主要是考虑到板栗林冠层会对地面光照产生遮挡,选择适宜的牧草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2. 播种方式:推荐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深度控制在1-2厘米之间。这种方式有利于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提高发芽率。
3. 田间管理:包括适时除草、灌溉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其中特别强调要根据牧草生长情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使用,以保持土壤肥力和生态平衡。
四、养羊技术要求
1. 羊群规模:依据板栗林面积确定合理的放牧密度,一般每公顷可容纳50-80只成年羊。这样的密度既能充分利用草地资源,又能防止过度放牧导致植被退化。
2. 饲养管理:提倡实行轮牧制度,即定期将羊群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进行放牧。这样可以避免某片草地长期被占用而造成植被破坏,并且有助于牧草恢复生长。
3. 疾病防控:建立健全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羊群进行健康检查。同时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发生。此外还需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五、环境保护措施
规程还提出了多项环境保护措施,比如禁止使用高毒农药、严格控制化肥用量、加强水土保持等。通过这些措施旨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目标,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保护好自然资源。
总之,《DB42/T 1288-2017板栗林下种草养羊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种草到养羊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湖北地区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