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鄂牧5号”红三叶高效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利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鄂牧5号”红三叶的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efficiency Cultivation of \"E Mu No. 5\" Red Clov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鄂牧5号”红三叶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B42/T 1287-2017)是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鄂牧5号”红三叶的种植管理,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标准规定应选用经审定合格的“鄂牧5号”红三叶品种,确保种性纯正。种子播前需进行清选,去除杂质和破损种子,并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对种子表面进行轻微摩擦处理,以增强吸水能力。同时推荐使用根瘤菌剂拌种,促进固氮作用,提高出苗率和抗逆性。
二、整地与施肥
要求耕作层深度达到20-30厘米,做到深耕细耙,保持土壤疏松平整。基肥施用量为每公顷磷肥450-600公斤、钾肥150-225公斤、有机肥15000-22500公斤,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当调整氮肥施用量。追肥应在分枝期和开花前期进行,分别追施尿素75-150公斤/公顷。
三、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为春秋季均可,春季最佳时间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为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条播行距控制在20-30厘米,穴播株距10-15厘米,播种深度2-3厘米,覆土厚度1-2厘米。每公顷播种量为15-22.5公斤,视土壤条件和管理水平调整。
四、田间管理
幼苗期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当植株长到5-7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留苗密度为每平方米150-200株。在分枝期和开花前期各进行一次中耕除草,结合追肥进行培土。遇干旱应及时灌溉,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五、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合理轮作倒茬,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发现病害初期可用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等药剂喷雾防治,虫害发生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如吡虫啉或阿维菌素进行喷洒,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六、收获利用
一般在盛花初期刈割,留茬高度5-10厘米。初次刈割后留养恢复期不少于30天,以后每隔30-40天刈割一次。鲜草可直接饲喂,也可加工成青贮饲料长期保存。干草制作时应将水分含量控制在15%以下,确保储存质量。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对实际生产有所帮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