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沙地柏扦插育苗及造林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沙地柏的扦插育苗及造林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ttings Propagation and Afforestation of Sabina vulgar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292-2017沙地柏扦插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沙地柏的扦插育苗和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扦插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规定,插穗应选择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枝条作为材料。具体要求为:插穗长度应在8至12厘米之间,且直径应在0.3至0.6厘米范围内。插穗上部保留2至4个芽点,下切口需平滑并靠近节间,以利于愈合组织形成。插穗采集后需立即剪去叶片的三分之二,减少水分蒸发,并将其浸泡在清水中2至4小时,使插穗充分吸水。
二、基质准备与扦插
基质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扦插的成功率。标准推荐使用河沙或珍珠岩作为基质,其颗粒大小应在0.5至1.5厘米之间。基质在使用前需要经过消毒处理,通常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或者蒸汽消毒的方式。扦插时,插穗插入基质的深度约为3至5厘米,株行距保持在10×10厘米左右,确保通风透光良好。
三、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完成后,需搭建遮阴棚,遮阴度控制在60%至70%,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插穗失水过多。温度应维持在15至25摄氏度之间,湿度保持在80%以上。每周喷洒一次清水,保持基质湿润但不过分积水。当插穗长出新根,且新叶展开时,可逐步增加光照时间,直至完全撤除遮阴棚。
四、造林技术要点
造林地的选择至关重要,宜选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区域。造林密度建议为每公顷种植3000至4000株,株行距为1.5×1.5米。栽植前需对苗木进行修剪,去除受损根系和过长枝条,确保苗木健康。栽植时要保证根系舒展,覆土深度略高于原土印即可,避免踩踏造成土壤板结。
以上内容涵盖了标准中的核心部分,对于实际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严格遵循这些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高沙地柏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