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香茶藨子育苗与造林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香茶藨子的育苗与造林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Afforestation of Ribes alpin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622-2017《香茶藨子育苗与造林技术规程》是青海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香茶藨子的育苗和造林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种子采集与处理
标准指出,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期间,当香茶藨子果实由绿变黑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摘后的果实需在室内阴凉处堆放3-5天,待果肉软化后搓揉清洗,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种子。随后将种子晾干并贮藏于干燥通风处。这一过程确保了种子的质量,为后续育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播种育苗
对于播种育苗,标准建议采用床播方式。床土要求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pH值控制在6.0-7.5之间。播种前要对床土进行消毒处理,并施足底肥。播种量应根据具体品种确定,通常每平方米播种量为10克左右。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两倍,保持土壤湿润有助于提高出苗率。
三、幼苗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揭去覆盖物,加强光照促进生长。初期应保持土壤适度湿润,避免积水造成烂根现象。当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可适当间苗,保证植株间的合理间距。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定期喷洒无毒低残留农药。
四、造林技术
造林宜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地块。栽植时间以春季解冻后或秋季落叶前为佳。挖定植穴时要保证穴径不小于40厘米、深度不低于30厘米。定植时将苗木垂直放入穴内,回填表土压实后再浇透水。成活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包括除草松土、追施肥料等措施。
五、抚育管理
造林后三年内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抚育作业。主要任务包括清除杂草、修剪枯枝败叶以及适当施肥灌溉。随着树木长大,逐渐扩大抚育范围直至形成稳定的林分结构。此外还应注意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控制。
以上内容涵盖了DB63/T 1622-2017中关于香茶藨子育苗与造林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遵循这些规定能够有效提升育苗质量及造林成效,促进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