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原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的基本要求、设计原则、施工与验收以及维护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海拔2000米及以上的高原地区光伏发电站的防雷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Plateau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K41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439-2017《高原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规范》是专门针对高原地区光伏发电站的防雷要求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 雷电防护区(LPZ):根据雷电防护的不同需求,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LPZ0A表示直接遭受雷击的区域,而LPZ1则是在第一级防护后的区域。在高原环境下,由于地形开阔,LPZ划分尤为重要,以确保设备免受直击雷的危害。
防雷装置
- 接闪器:建议使用避雷针或避雷线作为接闪器。在高原地区,由于空气稀薄,电场强度增加,因此接闪器的设计需考虑更高的耐压等级。
- 引下线:推荐采用圆钢或扁钢作为引下线材料。其截面积不应小于50平方毫米,并且每隔18米应设置一个固定点,以增强稳定性。
接地装置
- 接地体:接地体宜采用垂直接地极,长度不小于2.5米。在高寒地区,土壤电阻率较高,可以考虑使用降阻剂来降低接地电阻值。
雷电过电压保护
- SPD选择:对于光伏系统,应在直流侧和交流侧分别安装浪涌保护器(SPD)。直流侧SPD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应高于系统最大工作电压,响应时间不超过25纳秒。
防雷检测与维护
- 定期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防雷装置检查,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特别是在雷雨季节来临之前,应对所有防雷设施进行全面检测。
通过上述条款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高原光伏发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因雷击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