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海云杉造林的术语和定义、苗木培育、造林地选择与准备、造林方法、抚育管理及检查验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青海云杉的人工造林和相关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icea crassifolia Plantation in Qinghai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青海云杉是一种重要的造林树种,在青海省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DB63/T 1616-2017《青海云杉造林技术规程》为青海云杉的造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对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造林地选择与整地
规程指出,造林地应选择在海拔2400米至3500米之间,土壤厚度不少于40厘米,pH值在6.5至8.5之间的地块。整地方式包括全面整地和块状整地两种,其中全面整地适用于坡度小于15°的造林地,而块状整地则适用于坡度大于15°的造林地。整地深度一般为30至50厘米,以确保根系能够充分发育。
二、苗木选择与处理
规程要求选用一年生或两年生的优质青海云杉苗木,苗高应在30至50厘米之间,地径不小于0.3厘米。苗木在起苗前需浇透水,起苗时要保证根系完整,避免损伤。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湿,防止苗木失水。栽植前应对苗木进行修剪,去除病虫害枝叶,并用生根粉溶液浸泡根部2至4小时。
三、栽植方法与密度
栽植方法分为穴植法和沟植法。穴植法适用于平缓地形,穴径和穴深均为30至50厘米;沟植法适用于坡地,沟宽30厘米,沟深40厘米。栽植密度根据立地条件确定,一般为每公顷1100至1600株。栽植时要保持苗木直立,根系舒展,覆土压实,确保苗木与土壤紧密结合。
四、抚育管理
造林后的第一年内,每年至少进行两次除草松土,深度为5至10厘米。第二年开始,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次数,但每年仍需进行一次除草松土。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林地,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此外,还应根据需要进行施肥,通常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施肥量为每株200至500克复合肥。
五、成活率检查与补植
造林后第一个生长季末,应对造林地进行全面检查,计算成活率。成活率低于85%的地块应及时进行补植。补植时应选择与原苗木规格相近的健康苗木,按照原造林密度进行补植,并做好后期管理。
以上是DB63/T 1616-2017《青海云杉造林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内容的详细解读。遵循这些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高青海云杉造林的成功率,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