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气候过渡地带土壤酸化防治的基本原则、防治技术措施、监测与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气候过渡地带的土壤酸化防治工作,其他地区可参照执行。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Acidification in Climate Transition Zone
中国标准分类号:B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345-2017《气候过渡地带土壤酸化防治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我国气候过渡地带土壤酸化问题制定的技术标准。这一标准在指导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指出土壤酸化的定义和危害。土壤pH值低于5.5时即可认定为酸化状态,长期的土壤酸化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养分流失以及微生物活性减弱等问题。标准特别强调了土壤酸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如影响根系发育、降低养分吸收效率等。
其次,关于土壤酸化的监测与评估,标准要求定期检测土壤pH值及交换性铝含量。对于pH值低于5.0或交换性铝含量超过50mg/kg的地块,应视为严重酸化区,并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同时,建议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再者,在土壤酸化防治技术方面,标准提出了多项具体的改良方法。其中包括施用石灰质材料(如生石灰、熟石灰)来提高土壤pH值;推荐使用钙镁磷肥、硅肥等碱性肥料;还提倡种植耐酸作物品种,如水稻、小麦等,并结合轮作制度减少土壤酸化程度。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有机物料的应用。鼓励施用农家肥、堆肥、绿肥等有机肥料,这些物质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结构,还能通过微生物活动释放碱性物质从而缓解土壤酸化。同时,标准建议合理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过量施用导致土壤酸化加剧。
最后,标准强调了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作物种类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并且要注重长期跟踪监测,及时调整改良策略以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气候过渡地带土壤酸化防治技术规范》为解决该区域土壤酸化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