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面自动气象观测数据交换格式的定义、结构、编码规则及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地面自动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
Title:Ground Automatic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Exchange Forma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512-2017地面自动气象观测数据交换格式》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的地方标准,用于规范地面自动气象观测数据的格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数据结构与组成
标准规定了数据由报头区、观测要素区和结束符三部分构成。报头区包括数据来源标识、观测时间等信息;观测要素区则包含气温、湿度、风速等多个要素的具体数值;结束符用来标志数据记录的结束。
数据编码方式
数据采用定长记录形式,每个字段都有固定的长度。例如,日期时间字段为YYYYMMDDHHmmSS格式,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读性。此外,对于浮点数类型的数值,采用了四舍五入的方式保留两位小数,保证了数据处理的精确度。
特殊情况处理
当某项观测要素缺失时,标准要求使用特定的占位符来表示。如温度缺测时填写“////”,这种做法避免了因数据不完整而导致的错误分析。
示例解析
假设有一条完整的数据记录如下:
STN001 20230915120000 +02.5 +08.3 +05.1 +03.2 +01.8 +00.9 +00.4 +00.2 +00.1 +00.0 +00.0
- STN001:站号标识,表示这是编号为001的气象站点。
- 20230915120000:观测时间为2023年9月15日12时整。
- +02.5 至 +00.0:依次为各层空气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64/T 1512-2017》不仅明确了数据的基本框架,还对细节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有助于提高气象数据交换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