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宁夏地区旱情与旱灾等级的划分原则、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旱情监测、评估和灾害管理。
Title:Ningxia Drought Conditions and Drought Disaster Grad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7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537-2017《宁夏旱情与旱灾等级》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的地方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区域内旱情与旱灾的分级管理。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因降水不足而引发的干旱情况及其造成的灾害评估。明确指出标准不仅关注干旱本身,还涵盖了由此产生的农业、生态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2. 术语定义:
- 干旱:由于降水显著减少或无降水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的状态。
- 旱灾:干旱持续发展后对社会经济活动造成损害的现象。
- 干旱指数:通过综合考虑降水量、蒸发量等因素计算得出,用于衡量干旱程度。
3. 旱情等级划分:依据干旱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将旱情分为四个级别:
- 轻度干旱:短期内(不超过一个月)出现轻微缺水现象,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小。
- 中度干旱:连续两个月以上降水明显偏少,开始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及人畜饮水安全。
- 重度干旱:长期(三个月及以上)严重缺乏降水,造成大面积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并可能威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
- 特大干旱:极端情况下,几乎所有区域均受到严重影响,需采取紧急措施维持社会稳定。
4. 监测方法: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气象站网布局优化、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以及地面观测点设置。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据采集效率与准确性。
5. 预警机制:当预测到可能发生上述任一级别干旱时,应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响应程序。各级政府需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准备,确保一旦进入实际状态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6. 定期评估制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调整改进措施。同时鼓励科研机构参与研究开发新的评估工具和技术手段以提升整体水平。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解析,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本标准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