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与评定的技术要求、方法及合格判定标准。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公路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的检测与评定。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Quality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Concrete Bridges
中国标准分类号:U44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公路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定技术规程》(DB35/T 1638-2017)为规范公路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4.2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标准规定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超过预应力筋抗拉强度标准值的80%。这一规定旨在确保预应力筋在张拉过程中不会因应力过大而发生破坏。施工单位需根据设计图纸准确计算出每种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并严格按此值进行操作,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5.1.2 孔道压浆材料性能要求
孔道压浆是预应力施工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桥梁结构的使用寿命。标准明确指出,用于孔道压浆的水泥浆或砂浆其泌水率不得超过2%,且24小时后泌水应能完全被吸收。此外,浆体的流动度应保持在14秒至18秒之间。这些指标确保了压浆材料能够充分填充孔道,形成密实的保护层,防止预应力筋腐蚀。
6.2.1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至关重要。本标准推荐使用电磁感应法或超声波法来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当采用电磁感应法时,测点间距不宜大于100毫米;而使用超声波法时,则需要在同一位置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混凝土保护层的实际厚度,从而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7.2.3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与补偿措施
考虑到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预应力损失,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补偿措施。例如,在连续梁桥中,可以通过增加端部锚具处的有效预应力来弥补中间段预应力损失;而对于简支梁桥,则建议在梁端附近设置辅助支撑装置以减少跨中区域的应力集中现象。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桥梁的整体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以上只是对DB35/T 1638-2017部分重要内容的简要说明,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工程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希望上述内容能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